《漫长的季节》何以封神国产悬疑剧?这篇文章带你走进漫长的季节_世界观点

日期:2023-05-09 17:12:44 来源:哔哩哔哩

《漫长的季节》讲述的不仅仅是在漫长的季节里发生的漫长的故事。该剧要表达和反映的,其实是一代人、一个时代、一些思想和更多希望,以及面对命运浮浮沉沉的抗争和求索!


(资料图)

表现的是时代故事,而剧中的“桦钢”,仅仅是一个缩影。在大社会、小团体这一背景下,一幅幅假恶丑、真善美并存,正义与邪恶交织,各种角色粉墨登场的众生相,都已刻画的栩栩如生。

这是一个时代的挽歌,是一代人面对命运的嘲弄奋起抗争的真实写照。

丰富的人性探究,对地域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映射,让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窥视不止一面的自己....

惨痛的时代牺牲品,国家转轨经济发展的垫脚石(工人下岗),被资本碾压扭曲的价值观(殷红),不完美的破败的小人物们(仨老头),还有那些很典型很真实的东亚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失败的亲子交流、独断的父亲,被父权和资本压迫下的所有一切。把沉疴摊开看的勇气。都让我们深深植入当时的时代中。

《漫长的季节》时代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这片土地上的工人们被“下岗潮”淹没了。而2016年,三位东北中老年人-出租车司机王响、王响的表妹夫龚彪,以及退休警察马德胜,在一起出租车套牌事故后重逢,从而重启对18年前“未完结”的碎尸案的调查。虽然他们都相当落魄,给家庭和身边人带来无穷麻烦,但他们在剧中都承担着“落寞英雄”的角色形象。

年轻人充满希望的生命在金色的秋天骤然结束,而幸存者则徘徊在过去的回廊中。剧中交错的三条时间线(1997、1998、2016)都采用了暖黄色调,意味着人物一直停留在秋天初入时的状态,他们都被时代的琥珀所困,无法挣脱,动弹不得。虽然碎尸案只是引发剧情的导火索,悬疑也只是表面的装饰,但东北喜剧元素增添了更多的荒凉色彩,这部剧以20年的时间跨度展示了东北下岗工人的全景式形象。

剧情聚焦于以王响、龚彪、马德胜为代表的“失意者们”。看时代转型的阵痛过后,落寞的“边缘群体”如何自我整顿、再出发。

时代浪潮下人物群像

《漫长的季节》剧中讲到了王响、彪子成了时代浪潮下被牺牲的一群人。但从更细的角度看,王响和彪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果一个企业里从上到下都是王响这样的人,这家企业大概率不会倒闭;如果一家公司从上到下都是彪子这样的人,这家公司可能还没有桦钢活得长。

王响是工人阶级中的钢铁般的劳动者,他是一位劳动模范。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在当年“劳模”这个词的分量有多重,但实际上,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锋”和“榜样”,一位劳动模范必定是技术高超、熟练精湛、善于承担责任、敢于冲锋在前、不畏艰苦的优秀劳动者。在和平年代,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

他们不但信仰坚定、意志顽强、道德水准极高,同时还拥有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他们的善良,固执,勤垦,软弱,是千万家庭里父辈的缩影。

但是彪子与众不同,虽然他同样善良、勇敢、热心肠,但是他的性格软弱、过分情感化、既自傲又自卑、热爱享乐、常常充满幻想。

彪子并非真正的工人阶级,实际上他是90年代的大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作为那个时代拥有厂办编制的“天之骄子”,他同样遭受历代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弱点和缺陷,过于容易被他人引导、控制、欺骗,又很容易自我沉溺、自暴自弃。

。彪子最开始进入厂办,对那些高层官员充满憧憬,尤其对厂长宋玉坤非常崇拜,渴望得到领导的欣赏和提拔,成为办公室主任…… 他初次认识王响时,并不是出于真正的交流,也没有真正关心王响,只是被自己的欲望所驱动,想要通过王响接近年轻迷人的黄丽茹。

彪子的一生很糟糕,从一开始娶黄丽茹,成为“接盘侠”后,他就被生活的大车轮碾过,从桦钢“下岗”,失去工作,一个90年代的大学生,后半生开始过得困顿不堪、蒙头转向,患上了糖尿病......他最爱的妻子,并没有心疼他,而是计划好了出轨离婚,当他是垃圾一样扔掉,最终,在一个清晨,他开着出租车遇上车祸,冲进河中,淹死。

龚彪的悲惨,一半是时代的原因,一半是他自己的罪。

你看看,几十年以后,最年轻的那位彪子,居然变成了身体、心灵上状况最差的人。王响遭遇了让人崩溃的痛苦——丧子丧妻,家破人亡,信仰崩塌。但他还能坚强、积极、努力、清醒地活着;

而彪子却已经变成了一个只会贪食、喝酒、吹牛、乱搞的“彪子”,说白了——对正经事情毫无用处。他整天幻想着想赚快钱、碰大运、“成为自由经济人”,给他的妻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然而,实际情况是他越陷越深,最后再也无法自拔。

他看似爽朗豁达,其实整个人都充满了悲观和绝望。彪子看不起邢三儿,实际上,扎着胰岛素的彪子,和挂着尿袋的邢三儿,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想做“人上人”而失败的一群人。从彪子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特别是那些上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大部分人都很单纯,善良又满怀幻想,但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常常是朦胧的,而对自己则过于自信。可是,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会很快变得自卑颓丧……那些能够从中走出来并勇于批判自我、解剖自身并觉醒的,真正算得上知识分子中的“钢铁”啊!

哎呀,我可不是针对所有的知识分子啊,更不是对所有的大学生青年人有意见。毕竟,我相信其中有不少年轻人就是从小时候就坚强、自信、勇敢,能用聪明的脑子看清一切的人呢。不过呢,这种人可是少之又少啊!

毕竟,知识分子的背景、经历和工人阶级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可能很难从一开始就不理解什么是“组织”和“集体生活”。所以说,他们在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可真的是犯纠结呢!

彪子最初对于厂里的官僚主义、自私现象、投机倒把、损公肥私都漠不关心,甚至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

当厂长宋玉坤宣布要裁员下岗时,他甚至表示赞同。

他对于普通工人阶层的遭遇和国有资产被低价出售的悲剧是毫不同情的。

直话说,如果彪子获得成功,他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宋玉坤。

工但王响与众不同,他对这一切忧虑重重,看着这个工厂缓慢地崩塌,却无能无力......当厂里的人们有的在私下出售设备、有的找捷径、有的做陪酒女、有的沉沦无望,只有王响还在认真地擦拭火车的零部件。

即使这列火车再也无法开动,他也不允许这一切继续被人所“诋毁”。

尽管每个人都知道,“桦钢”这个理想化的社会早晚难以为继,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甚至连王响的儿子王阳都觉得厂子前途无望,但王响始终活在他构筑的理想社会里。

王响是一个心系厂子、爱管闲事、一心为公的老工人。他深恶痛绝一切损害公共利益、违法乱纪、捞取不义之财的行为。为此,他不顾得罪厂内的“权贵”和“走狗”也要坚守他的原则。他们的斗争意志和底线思维也是最为坚定的。

当厂长宋玉坤报出下岗名单时,并没有王响的名字。然而,王响还是冲着那张道貌岸然的脸,挥出了正义的一拳。

这样的人物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劳动者的脊梁骨。在今天这个新时代,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我们仍然需要像王响这样的“老工匠”和“老师傅”。

真正有头脑的领导者会非常尊重王响这样的人物,因为是他们支撑起整个企业和行业。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朝代抛弃自己的“中坚力量”,那么对整个社会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

所谓的“从头再来”的说法,太虚伪了。

太多人失去了一切,家破人亡,你让他们如何“从头再来”?电视剧给了大家一个正义的结局,宋玉坤在公布下岗名单之后,就遭到了纪委的调查,他因勾结“港商”,侵吞、贱卖国有资产,遭到了法律公正的制裁。但现实中,制裁来的不是那么快,也不是那么普遍。有许多行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有些行为者甚至能够逃脱惩罚,或者只受到轻微的惩罚。

王响、龚彪们是真的“从头再来”了。有多少“宋玉坤”,会从头再来?

《漫长的季节》“爹味”太浓?

《漫长的季节》有没有爹味?有,但是没有推崇爹味。

《漫长的季节》对父亲形象有很强的审视与剖析意味,无论是王响当年的父亲习气还是后来龚彪的放任管理,剧集主创的态度显然不是赞美。结局中主角的所有失去,都和他们自身的父亲形象或者说局限性直接相关,这不构成反思?真的刻画三个毫无爹味的主角符合现实吗?反映现实然后反思现实什么时候变成错的了呢?

剧里的爹都是失落的,王响前期沉浸在桦钢的虚假繁荣里。后期活在丧子之痛里。马队自负而失败,因为一个碎尸案脱下警服但是又放不下执念为它魔怔了;巧云的丈夫下岗后无力维持家庭运转,儿子重病要靠妻子去陪酒赚钱,他也是无力的。

这部剧里的爹都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失去了自己的骄傲,他们无力为下一代的成长保驾护航,年轻人失学失业,聚在街上偷窃闹事,迷茫又野蛮,父亲这个形象的力量和作用忽然变得像个笑话。

本剧12集里,11集是男主角在懊悔与反思过去怎么没有多走进儿子世界一步,如果说这是鼓吹爹味的话,只能说人与人之间对于鼓吹的定义差异太大了。

我觉得这部剧的“爹味”强到这样的地步,和我们当时整个社会背景是脱不了关系的,我们设想一下三个主角如果是三位女性,这个剧成立吗?符合现实情况吗?开过火车的老太太+游手好闲的胖大姐+当过刑警的大妈……

哇!一下子变得好好看,好有冲击力的组合是不是?问题是……这样的组合,普遍存在吗?三个老爹怎么看都随处可见,至于三个老妈的冒险……——来了,关键来了。现实就是:我们的女性普遍被困在“家庭”环境中(比如王阳的妈妈,她是被局限在那个家里了,作用就是做饭+哄儿子,最后死在其中)。

“往前看,别回头”

漫长的故事讲完了。

在阅读此文之后,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点个“关注” 。

点亮一个小小按钮,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它不仅可以方便您跟踪和参与讨论,

也给予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感到被重视和支持。

标签:

品牌展会
全国巡演